中国传统八雅文化,包括琴棋书画,诗酒花茶。
八雅先生说:“琴棋书画,诗酒花茶”,为中国古代文人必备的根本素养,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。
所谓:
善琴者通达从容,善棋者筹谋睿智,善书者至情至性,善画者至善至美。
善诗者韵至心声,善酒者情逢知己,善茶者陶冶情操,善花者品性怡然。
【一】琴
知音一曲百年经,荡尽红尘留世名。
落雁平沙歌士志,鱼樵山水问心宁。
轻弹旋律三分醉,揉断琴弦几处醒?
纵是真情千万缕,子期不在有谁听?
据文献记载,伏羲发明琴瑟。琴瑟均由梧桐木制成,带有空腔,丝绳为弦。琴初为五弦,后改为七弦;瑟二十五弦。由弦数可知瑟的体积比琴大。琴瑟的主要区别在于演奏的场合不同。琴用于在贵宾面前弹拨,客人不说话,全神贯注地看弹琴和听琴声。这是正式的音乐会场合。瑟用于背景音乐的弹奏。瑟被置于屏风后面,客人围着桌案坐,在音乐声中边闲谈、边吃喝。这是社交性场合。当然,琴与瑟可以联合起来演奏,琴在台前,面对宾客。瑟在台后。琴离客人近,瑟离客人远。琴师或是主人,或是美女;瑟师则可以是老年男子。琴瑟开弹前,先有鼓点声,以示引导。古人发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顺畅阴阳之气和纯洁人心。
古琴,亦称瑶琴、玉琴、七弦琴,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,古琴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,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。本世纪初才被称作"古琴"。关于琴的创制者,文献有"昔伏羲作琴"、"神农作琴"、"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"等说法,可以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。《诗经·关雎》有"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",《诗经·小雅》亦有:"琴瑟击鼓,以御田祖"等记载。
古人有名诗句中所提到的琴;
1、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?——苏轼 《琴诗》
释义:如果说琴声发自琴,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?
2、工之侨得良桐焉,斫而为琴,弦而鼓之,金声而玉应。自以为天下之美也,献之太常。使国工视之,曰:“弗古。”还之。——刘基 《工之侨献琴》
释义: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,砍来做成了一把琴,装上琴弦弹奏起来,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。
3、清琴再鼓求凰弄,紫陌屡盘骄马鞚。——贺铸《木兰花·清琴再鼓求凰弄》
释义:我爱上了一位姑娘,却没有机会和她接近。
4、鸟栖鱼不动,月照夜江深。身外都无事,舟中只有琴。——白居易 《船夜援琴》
释义:晴朗之夜,鸟与鱼都不动了,那轮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里,入了它们的梦吧?此刻身心澄净,除了舟中的琴,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,且独坐,淡然一曲吧!
5、国初,有乔山人者善弹琴。——徐珂《乔山人善琴》
释义:在开国初年,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。
6、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——刘禹锡《陋室铭》
释义:。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,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,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,阅读佛经。
7、将琴代语兮,聊写衷肠。——司马相如《凤求凰》
释义:我以琴声替代心中情语,姑且描写我内心的情意。
8、援琴鸣弦发清商,短歌微吟不能长。——曹丕《燕歌行二首·其一》
释义:拿过古琴,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。短歌轻吟,似续还断。
9、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。——《伯牙绝弦》
释义:伯牙擅长弹琴,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。
10、欲将心事付瑶琴。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。——岳飞《小重山·昨夜寒蛩不住鸣》
释义:想把满腹心事,付与瑶琴弹一曲。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,纵然弦弹断,又有谁来听?
十大古琴排名
第一名:周代"号钟"
"号钟"是周代的名琴。此琴音之宏亮,犹如钟声激荡,号角长鸣,令人震耳欲聋。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"号钟"琴。后来"号钟"传到]齐桓公的手中。
第二名:春秋"绕梁"
据说"绕梁"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,其制作年代不详。楚庄王自从得到"绕梁"以后,整天弹琴作乐,陶醉在琴乐之中。
第三名:汉"绿绮"
相传绿绮通体黑色,隐隐泛着幽绿,有如绿色藤蔓缠绕于古木之上,因而名为"绿绮"。但其真正的模样,我们早已无幸见到--古琴琴体需用疏松的木头(最合适的是桐木)制作,琴弦用动物(如牛)完整的筋或马尾制作,承受不起岁月摩挲,早已消逝于茫茫历史长河中。
第四名:东汉"焦尾"
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"吴人有烧桐以爨者,邕闻火烈之声。知其良木,因请而裁为琴,果有美音,而其尾犹焦,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。"后因称琴为焦桐。
第五名:唐代"春雷"
「春雷」为唐代名琴的名称,制琴世家雷威所作。明代(清秘藏)记之曰:「春雷,宋时藏宣和殿百琴堂,称为第一。后归金章宗,为明昌御府第一。章宗殁,挟之以殉。凡十八年,复出人间,略无毫发动,复为诸琴之冠。天地间尤物也!」传世唐琴极珍罕,此琴虽然纳音、双足、岳山、琴尾等处曾经后人修补,但琴身造形饱满,有唐琴之「圆」;当代琴家试弹,称此琴音韵沈厚清越,兼得唐琴「松」、「透」之美。
第六名:唐代"九霄环佩"
"九霄环佩"是古琴中的精品,为盛唐开元年间四川制琴世家雷氏第一代雷威制作,是公元756年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继位大典上用的。它的声音温劲松透,纯粹完美,自清末以来即为古琴家所仰慕的重器,被视为"鼎鼎唐物"和"仙品"。据悉,目前全世界只有不到20把唐代古琴传世,其中名为"九霄环佩"者四把,一在北京故宫博物院,一在中国历史博物馆,一在辽宁省博物馆,一在何作如先生手上。
第七名:唐代"大圣遗音"
"大圣遗音"琴产生在唐代至德元年,也就公元756年.是李亨皇帝即位后所作的第一批宫琴.由于此时的听琴人是由盛唐开元、天宝时代过来的。因此,所作"大圣遗音"琴依然保持了盛唐时期的风貌,具有秀美而浑厚的气度。而它的浑厚感表现在琴面大而厚的弧度。另外"大圣遗音"琴的铭刻,也是有别于普通的古琴的。而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"大圣遗音"琴与传世的普通琴相比,这把琴的断纹也是表现出时代的特点:看上去像大蛇腹纹,而在这些纹理之间又出现了若干细小的牛毛断纹。很显然这些断纹是随着漆质的老化而产生的。而且这把"大圣遗音"琴具备了奇、古、透、润、静、圆、匀、清、芳等九种美好音色·可以说是集韵味于一器,是目前传世古琴中很难得的。
第八名:唐代"独幽"
灵机式,晚唐。通长120.4公分,琴额宽20公分,琴肩宽21公分,琴尾宽15公分。琴面桐木斵,琴底梓木斵,冠角、岳山、承露由硬木所制。翠玉琴轸,琴徽疑为瑟瑟徽。通体断纹较多,有蛇腹断、牛毛断、流水断、龟背断、梅花断。栗壳色底间朱红漆,鹿角霜灰胎。龙池、凤沼为圆形。龙池内刻有太和丁未(唐文宗年号)四字。此琴曾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船山所藏,后为民国时期湖南琴家李静珍藏。近代著名琴家杨宗稷称之为"鸿宝",是古琴界鉴定唐琴的三大标准器之一。
第九名:唐代"太古遗音"
太古遗音琴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件藏品,唐初贞观年间斫制,长3050px,额宽550px,尾宽350px,中央音乐学院藏,师旷式。原黑漆,大流水断纹。背面龙池上方刻行书"太古遗音",池下刻篆书"清和"印,左侧刻"吴景略重修甲子中秋"。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、温柔敦厚、「德音之谓乐」和道家顺应自然、大音希声、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。
第十名:明代"奔雷"
奔雷琴明长3190px肩宽475px尾宽390px故宫博物院藏仲尼式。黑漆,小蛇腹断纹。背面龙池上方刻篆书"奔雷",两侧刻有藏者题款:"南北东西几度游,名琴能遇不能求。奔雷无意欣相遇,宿愿多年始得酬"。"久经风鹤不堪嗟,一抚奔雷兴倍赊。三十年来成伴侣,怡情养性不离他"。